8.008.好读书的狗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季嬴逗了姬菁菁一阵,又哄着她吃了一碗茶,才抱着她走到自己的书房里。
一进书房,姬菁菁立刻被季嬴书房里书架上堆堆得满满的书籍给震住了。
书,在这个年代是很珍贵的东西。
书之珍贵,不仅是其所传承的知识珍贵,本身的价格也十分昂贵,只有高门大户、公卿世族的家里,才会拥有大量的藏书,同时藏书的多少也代表一个家族的底蕴。
普通之家拥有一两本书,就已经是极为奢侈的事了,更多的知识都是靠口口相传苦背记法,而因为人的记忆力总会有偏差,导致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误差,因此很多文章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赵家有很多藏书不奇怪——好歹是晋国六大家族之一。
但是一个庶女的书房里有这么多书,就是一件足以让人惊讶的事。
看来赵央的确很疼爱这个女儿啊。
想来想去,姬菁菁只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季嬴抱着姬菁菁坐到座位上,以手抚摸着姬菁菁的后背说道:“小宝,乖乖,不要吵,等会先生要来上课了,你可千万不要叫喔。”
姬菁菁扭过头看着季嬴,又是一阵吃惊。
她吃惊,当然不是因为季嬴要读书,毕竟时下女子不像后世那样,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是男人学什么知识,女人同样也要学什么知识。
毕竟女子是要送出去联姻的,联姻关系到家族利益,自然希望夫妻双方感情好,这样在家族遇事之时,男方才会更愿意帮助女方。
想要夫妻感情好,自然要保证两人容貌、三观、智商、学识都不要有太大的差距,否则那不叫“结亲”,那叫“结仇”。
但一般家族,在培养女孩子时都会有专门的女学,让整个家族的适龄女孩子一起去学习,而不是像赵家这样,竟然给季嬴开小班,单独聘请老师。
季嬴没在意姬菁菁的表情,而是转手将她放在旁边的一个丝绸坐垫上,拍了拍她的头说道:“小宝,你就坐在这里,知道吗?”
说罢,季嬴转而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卷竹简翻开起来,竹简上刻着字,看上去稚嫩、陌生,而又带着几分熟悉。
虽然是重生到自己小时候,可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季嬴对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有些事却更加看得更加明了。
以前不太懂,为什么父亲不让她像姐妹们那样去女学学习,而是单独跟着先生读书,只当父亲特别疼爱自己,等长大嫁人了之后才明白,原来父亲一直是将自己当成未来的代国王后在培养。
这么一算,父亲为了灭掉代国,至少筹划了三十多年,难怪到了无缰那一代,能轻轻松松一举消灭代国。
就在季嬴心思百转之时,听见外间侍女通报,先生来了。
“先生?”季嬴瞬间脑海里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情难免激动起来。
她的女先生名为文姬,原也是晋国公卿世族之女,姬姓,因颇有文才而被唤为“文姬”。
文姬先生成人之后,便被晋侯以“联姻”之名,嫁给中山国一位公子为妻,但后来晋、中山两国交恶,文姬先生被夫家休弃归国。
按理来说,文姬先生被休时才二十多岁,再加上时下并不提倡妇女守节,文姬先生若是想改嫁也并太不难。
但文姬先生却不愿意改嫁,反而靠着嫁妆在封地建了个庄子,每日呤风弄月、弹琴弄梅,一个人也过得颇为潇洒。
后来不知道赵央用了什么法子,将文姬先生请来教导自己念书,一教便是十年。
算算时间,季嬴已经有十年没有见过文姬先生了。
想到此处,季嬴猛然起身,向外走了两步,站在门口,向着正跟在侍女身后缓步走来的女子行礼道:“季嬴见过先生。”
文姬年约三十来岁,虽然年纪有些大,但却是风韵犹存,再加上其典雅端庄的气质,也称得上是一个美人。
“君女无须如此客气。”文姬上前两步,扶起季嬴说道。
“先生请进。”
季嬴将文姬迎入书房里,两人分主宾坐下,文姬率先开口说道:“昨天吩咐君女看的国史如何?”
十几年前某一天上课的内容,季嬴哪里还会记得,只是刚才提前翻了一下自己的笔记,发现自己正好学到《秦国国史——穆公开国十二,称霸西戎》篇。
“先生,我有一事不解,求先赐教。”季嬴恭恭敬敬的开口说道。
“君女请说,何事不解?”文姬开口说道。
“不知先生对秦穆夫人是何看法?若是我等处在秦穆夫人的位置,又当如何?”
秦穆夫人穆姬,是晋献公的长女,秦穆公的夫人。昔日秦晋交战——秦穆夫人之弟晋惠公不顾秦穆公在去年饥荒之时,借给晋国粮食的恩情,趁着今天秦国饥荒发动战争,结果却被秦穆公生擒活捉。
秦穆公很开心,在宣读过的晋惠公的罪状之后,便将其押到广场的柴火堆上,准备将其烧死以祭上苍。
但这事不幸却被晋惠公的姐姐秦穆夫人知道了,为了救自己的弟弟,秦穆夫人也命人准备了一个柴火堆,自己登上柴火堆以自焚威胁秦穆公还不算,还将自己和穆公生的三个儿女一并带上柴火堆。
面对此种情景,秦穆公就算不为妻子,也要为三个年幼的孩子着想。
没办法,秦穆公只得命人放了晋惠公,让他好吃好喝一顿,便放回国继续给自己添乱。
史书上说,秦穆公开国十二,称霸西戎,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听起来很是霸气威武,但实际上的真相却颇为苦逼,秦穆公灭的这十二个国家,都是秦国西边的国家,而他之所以选择向西发展,而不是向东发展,还不是因为东出之路被晋国堵住,穷极思变的结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