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名小说网 www.wmtxt.so,最快更新柏相文集最新章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编选的失街亭,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和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舫断发赚曹休)。

    这篇文章可以探究的角度很多。其中“失街亭,谁之过?”这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主要有三种观点:1、街亭之失,过在马谡。他言过其实、狂妄自大、轻敌自恃、死守教条、脱离实际、不纳谏言、违反军令,才致使咽喉之地街亭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2、街亭之失,过在诸葛亮。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自己也不得不用了一生都未敢用过的险计——摆下空城,险些被魏军活捉。3、街亭之失,主要是马谡之过,但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

    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是谁丞相言未毕便自告奋勇的?是谁坚持要去的?是谁要立军令状的?如果马谡想着自己曾立下军令状,谨记出发前诸葛亮的嘱咐(“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当道下寨,司马懿也许连攻打街亭的意图都没有了,街亭自然无事,最起码也不可能这么轻易这么快的拿下街亭,以至于诸葛亮想补救也来不及。特别是小说中马谡那千余年来仍然还很刺耳的“三笑”依旧在街亭的上空盘旋。兵到街亭,看了地势,他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二笑王平(“真女子之见”),三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的确是目空一切、刚愎自用、妄自尊大、麻痹轻敌,以致蜀国北伐再次失败,自己也命丧辕门。

    认同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诸葛亮至少犯下了三条不可原谅的过错:1用兵分散,难于相顾。马谡、王平二万五千,高翔、魏延各一万,这样算来总共是四万五千军兵把守,按说应是足以抵当司马的军兵了,但是这些军兵四处分散,相隔甚远,难以形成合力。马谡又只分了五千军兵与王平,而自己却将最强的两万人布于山上,以致最后被包围,王平的五千军也寡不敌众,落得个以卵击石的下场。2用人不当,自相矛盾。从小说中的描述看,他最后决定替换马谡的人选是长史杨仪,看来无论谁守街亭,只要执行诸葛当道下寨的军事意图就行了。诸葛亮显然意识到马谡可能会刚愎自用,却以国之重任相托;马谡是主将,但诸葛亮却把“当道下寨”的这个最重要的军事意图托付给了副将王平。原本就性高气敖的马谡刚坐上了主将的宝座,总算得到一展“才华”的机会,又怎么能够虚心的接受副将王平的“意见”呢?3优柔寡断,延误战机。众将部署完毕以后,孔明仍然犹豫不决。看出此时的他还放心不下马谡,假若此时,他当断即断,不感情用事,马上更换主将,应该还有挽回的余地。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刘禅自请其罪的奏疏中说:“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授任无方”、“不知人,恤事多闇”这些绝不只是自谦之词,可以说是发自肺腑的悔恨之言。小说中诸葛最后的“三哭”也绝不是矫情。他面对失地陷城、不得不杀得马谡“挥泪”与其说是体恤下属,不如说是悔恨自己误国误人;他面对参军蒋琬“流涕”与其说是法不容情、忠于蜀汉、执法严明,不如说是自责自己识人不明、用人不当、陷马谡于不义;只有他面对马谡的首级“大哭不已”与其说是思先主遗言、严于自责,不如说是面对英魂,羞愧难当。

    至于有些人支持第三种观点,理由无须细说。还有一种观点大家可以考虑,那就是:街亭失守,主要责任在诸葛亮,而马谡也犯了不可推卸的错误。其实,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有我们应该认可的理由。有人说:翻滚着的史海浮云是成与败的交替,成者掀起惊涛骇浪,以风起云涌之势袭卷了整个历史舞台,而败者却是以潮落之态,静静的在沧海中销声匿迹。时代发展到今天,重读这段小说,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弄明白“失街亭,谁之过”吗?我们又应该从中汲取一些什么呢?宋神宗以司马光所撰写的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其为资治通鉴,小说虽然不能等同于历史,难道我们就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别的启示吗?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