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叔牙)也!”
朋友貌似很近,但彼此心中的距离很远。朋友会因为某次不快而彼此疏远,所谓“结交慢,绝交快”有的甚至反戈一击,置对方死地而后快。经典的范例便是楚汉相争时的张耳陈余。他俩忘年相知,号为“刎颈交”到后来张耳被围钜鹿,陈余迟兵不援,两人生隙,到后来你死我活视对方为寇仇,为天下人所耻谈。
朋友之间,原不能深信的,不然何必有诸多道义来约束?唯其有诸多约束,就难免彼此有所警怵,处处考虑对方的感受,处处关乎外界的评判,内心自然产生芥蒂升起雾瘴。
知己在于心灵的交往,不在于外在的形式,不在于口头上标榜,更不屑于旁观者的指指戳戳。正如左传中奚祁救了叔向后“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奚祁救了人,可以不伐其德,不施其劳。而叔向被人所救,连招呼都不打,直接赴任。依乎常情,难以理解,但是奚祁与叔向,正是两颗心灵的灼照,哪是庸众们所能觉解?!
朋友交往在于时间的磨合,而知己在于一见倾心,在于相间恨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互知音原不在于身价地位,完全是两颗高贵心灵的感应。一个是朝廷大夫与一个是山野樵夫之间的交往又岂是世俗常情所理会?!
知己也不在于对方的性别,完全在于心弦的共振,在于精神世界的超然自得。正如柴可夫斯基之与梅克夫人,卢梭之与华伦夫人。正是这两位女性纯洁的友谊成就了两位旷世巨人。而蔡锷将军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相知相得促成反袁护国之大成,乃中华民族之福祗。这里性别与身世都淡化隐形,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对对可昭日月的赤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知己中,红颜知己之间往往出于相互尊重彼此欣赏,能相互倾听相互倾诉,并且能相互勉励相互扶携,是完美而温暖的人生感觉。但这种友谊更容易遭到来自世俗的攻击,双方的心灵最终会因遭到外界的挤压而饱受无垠的苦痛。也是众多凡俗望而步止的,因为他们承担不起诸如道德一类的精神背负。
鲁迅曾转录清朝何瓦琴的一副联句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而一生中能遇知己近乎是人生的奢求,正如韩愈感叹的“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其实人世间很难有两颗完全一致的心灵,知己也只能是相对朋友而言在于心灵的感知、志趣的相投。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张江陵必杀何心隐,而心隐自谓必有江陵之缚”云云,说张居正与何心隐是“知己”其实这里的“知己”只是字面意思而已,无非是彼此相知意思,并非志同道合。他们原本就道不同又岂能说知己,也可见在口头标榜的知己是经不起推敲的。而像马克思之于恩格斯、鲁迅之于瞿秋白,他们才是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真知己。他们之间的友谊,才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观照当今,每每听到,某某被朋友所骗、某某被朋友所卖以及某某贪官与某某贪官狼狈为奸违犯党纪国法等等,便不禁心生寒气。
想来世间密布着陷阱,纵横着沟壑,那么能得遇知己岂不如痴人说梦。
但退一步想来,既然知己渺茫,倒不如注重眼前切实的友情。诚如高适诗中说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心灵上的知己原不必去玄想,只要有生活层面的朋友也应值得满足与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