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 46 章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也有的不是没有试过跟皇帝甚至是太上皇告状,可皇帝根本就不信,还有太上皇,太上皇得知了消息之后,干脆就把这些人都贬斥了。
太上皇虽然也很不适应,可是他也知道,如今的朝堂经不起动荡,而贾琦手里的能量也确实让太上皇胆战心惊。
在贾琦得到太上皇的同意,还是在黄河以北大肆购买田地的时候,太上皇就知道,贾琦手里的势力会迎来一个极具的膨胀期。可太上皇万万没想到,贾琦手里的力量竟然会膨胀得这么快。
如果有穿越者在的话,他肯定能够看得出来,贾琦采取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大农场式的集中经营。虽然没有现代的高新技术,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机械,可百姓们就是信赖贾琦,有的流民甚至不愿意去看官府的那些送房子送地送农具的公告,直接就去投奔贾琦的庄子。
在贾琦的庄子上,擅长干农活的人自然是干农活,可农忙的时候只有那么几天,其余的日子,这些人可以去庄子上的作坊里找活计干,无论是去纺织作坊里打下手还是去其他作坊里做杂活,都比官府提供的稳当、工钱也拿得多。
更重要的是,给贾琦做活,不怕官府肆意加人丁税!
尤其是这最后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当少帝听说这一点之后,他默默地在窗下坐了很久。
贾琦第一次跟他说起这个时候,少帝也只是听说而已,他根本就不了解,更别说真正理解了。可是当他听到百姓宁可去给贾琦做工,也不要官府提供的房子、田地的时候,少帝比任何人都明白,人丁税,对于百姓来说,是何等的不堪重负。
在思考了整整两天之后,少帝终于点头同意,免除了各地过去欠朝廷的人丁税。
也就是说,像山西省,过去积欠了五十年的人丁税就算了,只要从现在起,把今年的交足就够了。
同时,少帝也在考虑贾琦说的,让女人也纳税的事情来。
贾琦让女人们纳税的时候,曾经受到许多卫道士的攻讦,不说那些瞧不起女人的沙猪们,就连许多开明的官员都摇头不已。女人要缴税,那就意味着要给女人田地,不然她们拿什么缴税。可这天下的田地就这么一点,分给男人都不够了,哪里还能分给女人?
贾琦的理由则是,土地不分给女人,难道就永远够分吗?再者,女人不纳税,所有的赋税就只能压在男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原本可以平摊在两个人头上的丁税,如今只能集中在男人一个的头上。女人不纳税,男人可能一个人就只要缴纳九两银子,而女人也开始纳税,那就等于说,男人只要缴纳自己的那部分,也许一年只有缴纳五两六两,也不会那么辛苦。
更重要的是,女人也需要纳税了,自然出去做工也不会被人瞧不起,而只要女人也能挣钱贴补家用,百姓就不会把女婴给溺死了,人口也不会失衡,国家也能更快地恢复过来。
诸位大臣在少帝面前吵成一团,有人说没有这个先例,贾琦就说,唐代的时候,女人就有纳税的权力,怎么就没有先例了呢?有人说,这不符合祖制,贾琦就道,本朝的祖制里面并没有禁止女人纳税这一条,祖制只规定了男人纳税的规则,对女人纳税的规则则是只字未提而已。
诸位大臣们在少帝面前吵成了一锅粥,少帝不得不让这些大臣们停下来,一个又一个地问他们原因。
那些人自然是就事论事,说他们觉得贾琦这道本章有问题。
贾琦却开始跟少帝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除了人丁税税额高昂之外,贾琦还强调,因为太平之年,百姓人家大量溺死女婴,导致民间男多女少,很多男人都二三十岁了还娶不上妻子,这对人口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此其一。
其二,女人不缴税的时候,大多数作坊工坊用女人的时候都会迟疑,害怕女工的家人来闹。可如果女人也开始纳税,工坊就能够光明正大地跟女工们的家人们说,他们是合法缴税的。而且用女人和用男人相比,用女人更省钱、缴纳的赋税也更少,这样,作坊里面就更愿意用女工,女人将比男人更容易在作坊里找到工作。这有利于保证女人的数量。
京兆府少卿第一个出列赞成贾琦。
每次的战火之后,女人们的数量总是能让朝廷忧心忡忡,而没有女人,人口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上去呢?
人口也是地方官员的一大政绩啊。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一个国家重要的永远只有两个,国家和人口。
新的律法很快就被通过了。因为没有涉及高门大户的奴婢,因此这道法律并没有遭到多少反对。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必须先恢复元气。
就在贾琦绞尽脑汁,跟朝廷上的那些朝堂上的官员们打嘴皮官司、为了让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的地区恢复繁荣的时候,江南传来了消息,江南乱了。
其实也不是江南乱了,而是金陵乱了。
当初,甄应嘉带着人攻打沪州府,想要俘虏贾琦的时候,就是打沪州府的税银和贾琦的财产的主意,金陵那些豪族们,谁都想发财,谁都不想被落在后面,谁都怕被排除在最后的利益分割之外。所以,包围沪州府的时候,甄应嘉的队伍里大多都是金陵豪族的族长,或者就是金陵乃至是江南某个势力的头头。
结果,甄应嘉都中了招,挂在了天花的威力之下,更别说其他人了。那些人,不是一样感染了天花,就是被贾琦的手下给灭了,就是有侥幸逃回金陵的,也把天花带回了金陵。
很快,金陵也跟京师一样,变成了一座死城。更糟糕的是,京师好歹还是帝都,太上皇和大行皇帝也罢,都不是什么好惹的,加上千百年来的皇权至上的思想,因此除了天花这个恶魔,也没有发生百姓冲击宫城的情况。
可金陵就不一样了,甄家在金陵被称为土皇帝,可他们到底没有皇族的威望,加上金陵知府直接把锅掀到了甄家的头上,那些流民们就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冲进了甄家。别说甄家那些跟副小姐一样的丫头们,就是甄家那些正经的太太奶奶小姐都吃了亏,甄家的库房更是被搬了个一干二净。
据说,甄家那位老太太受惊过度,已经没了。
祁谦立刻就问贾琦:“贾知院,我听说,沪州府就曾经被围困,可有此事?”
贾琦也不否认,直接道:“是的。当时我刚刚接到勤王的诏书,正准备集结水师北上,却得知了甄应嘉领兵前来的消息,如果不是甄应嘉的手下全部披挂又人数众多,我还不会发现不对劲。后来,甄应嘉抢了我在南面的庄子,却不攻打沪州府,我只得寻了个机会带着水师背上,将沪州府的守卫工作交给了马守备和沪王府长史詹大人。”
立刻就有人当众弹劾贾琦。
边上就有人道:“大人这话倒是稀奇了,那甄应嘉既然接到了勤王诏书,为何不直接北上勤王?反而南下去了沪州府?这个甄应嘉本来就其心可诛,与贾知院何干?至于贾知院离开沪州府,也是因为接到了勤王诏书。再说了,贾知院把妻子都留在了南面,现在,马守备和詹大人的能为也是极好的。而事实也证明了贾知院判断无误。”
这位大臣的辩护立刻就引起了一大群臣子的符合。
少帝见状,就开始询问众位大臣的意见,这些大臣们指点江山的时候倒是意气风发,可听说少帝问话,就有人退缩了,他们不敢去南面,不是害怕自己的小身板敌不过天花的威力,就是害怕南面的乱民会害了他们的性命。
只有兵部侍郎站了出来,提醒皇帝不仅要注意金陵,还要注意别的地方:
“万岁,虽然臣没用十足的把握,但是,臣猜测,甄应嘉包围沪州府,却没有选择马上攻城,应该就是他的军伍里面爆发了天花,因此才不得不搁置计划。贾知院能够离开沪州府,实属侥幸。如果臣的猜测属实,只怕天花已经在江南蔓延开了。”
少帝立刻看贾琦,贾琦道:“万岁,太医院诸位大人应该对天花最有权威。”
可是太医院刚刚被太上皇砍了一批人,剩下几位直接就说,他们的医术有限,对天花的钻研不及某某人,然后安慰皇帝:基本上,大多数的传染性疾病都会在冬天偃旗息鼓。现在,冬天已经过去了,南面的天花情况应该得到来了控制。
兵部侍郎立刻就表示,原本他还担心南面会不会有叛乱,如果南面真的大规模爆发天花,那么,南面就是有叛乱,规模也不会很大。兵部侍郎表示,他希望少帝能够派人去南面看一看。
少帝为难了。
因为朝廷里真的派不出什么人来了啊。之前的天花就让京师十室九空,朝廷的官员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减员,这也是为什么将金銮殿上空了一多半的原因。到现在,金銮殿上都没有补齐了,朝廷哪里有那么多人往下面派啊。
恩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
关于这一点,贾赦这边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谁让他三个儿子都已经是官身,下面的孙子就一个,还小呢。
可贾母听说朝廷要开恩科的时候,就十分关注。
贾母甚至隐晦地表示,希望贾琦为贾宝玉争取一下,让朝廷能够赦免贾宝玉,让贾宝玉参加。
贾琦怎么可能为了贾宝玉去冒险?贾政可是闹出了科举舞弊案呢!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贾琦拒绝了。
贾琦如果不想理会贾母,那还是很容易的。他毕竟是宰相,如今大魏又是百废待兴,贾琦自己都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如果他借口公务繁忙,贾母还能把他从内阁揪回家不成?就是偶尔回家,贾琦也是倒头就睡。
贾赦邢夫人都担心死了,又哪里愿意看到贾母这么逼他们的小儿子?
邢夫人是儿媳妇,话还说得委婉些,贾赦则是直接跟贾母说,如果贾母再为了贾宝玉的事儿烦他的儿子,他直接把贾宝玉丢出去。
贾母这才罢了。
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也就算了,可史湘云跟李纨都不高兴。
史湘云是嫉妒林黛玉,她也想跟林黛玉一样,被人捧在手心儿里,金尊玉贵地活着。可丈夫不给力,她的肚子又不争气,还有什么办法呢?
至于李纨,她心心念念都是儿子,她一心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在李纨的眼里,这次的恩科无疑是个极好的机会,可贾琦不愿意帮忙,就是贾兰从小就很用功,至今都没有放松过功课,李纨又如何能甘心?
李纨就来跪求贾琦了。
贾琦才不理会她呢。他甚至让人告诉李纨,如果她跪死在他的家门口,他直接就告诉街坊邻里、告诉御史台,说李纨要逼他为她的儿子贾兰走动,这才用这种道德绑架的手段,他会彻底的、永远地断了贾兰的路。
李纨这才怕了。
而另一边,贾兰也得到了贾琦命人传给他的话。
李纨的心结,贾兰一直都知道。
在贾兰的心中,母亲一直都过得很苦。当初荣国府里的时光,贾兰已经记不得了,毕竟,那个时候他还太小了,还不记事儿呢。在贾兰的记忆里面,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就已经分家了,贾琦告御状一事儿,对于贾兰来说,就跟传说差不多。
不,应该说,这个分了宗的亲堂叔在贾兰的心中一直是个传奇。
虽然说贾兰比贾琦小不了多少,可贾兰还在奶娘的怀里抱着的时候,贾琦就已经告了御状了。贾兰在母亲的指点下启蒙的时候,这个堂叔还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小透明,等贾兰开始真正考虑进学的时候,这个堂叔就已经投入了林如海的门下。
贾兰还记得,那个时候,母亲就曾嘀咕过,应该是他投入林家姑老爷的门下读书的,这个机会给了这个堂叔根本就是浪费。
然后,没等贾兰找到好先生的时候,贾琦突然参加了科举,然后考中了廪生、举人,之后就被大行皇帝选进了内阁,成为千古以来,绝无仅有的十岁御前侍诏。
曾经,贾兰的确认为自己比贾琦出色、比贾琦更会读书,可是后来,等贾琦考中了举人之后,贾兰就不这么认为了。
贾兰很清楚秋闱的难度。
现在,贾琦已经是参知政事了,贾兰就越发不敢跟贾琦比了。
贾兰知道,这里面固然有大行皇帝的青睐,还有运气的成分,可贾琦一点本事都没有,他也不可能得到大行皇帝的中用,连太上皇也不可能对他青眼有加。
所以,看到被送回来的母亲,贾兰忽然道:“母亲,我不走科举了。”
李纨的脸当时就褪尽了血色:“你,你,你说什么?”
贾兰道:“我要去投军。”
李纨大急:“你胡说什么?!”
贾兰道:“母亲,您还不明白吗?我们两家已经分宗了,四叔凭什么要帮我们,他允许我叫他一声四叔,已经是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了。”
“可是……可是,你可是金蟾折桂的命,却要你去投军,我,这跟割我的心头肉又有什么两样?”
“母亲,投军是我唯一的出路了。毕竟,只有军伍之中才不会在乎祖父,不是吗?再者,我们贾家也是军伍起来的。母亲,我去投军,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儿。”
“可是,那很危险,为娘只有你了。”
贾兰道:“娘,儿子知道。你放心,儿子读书识字,就是进了军伍,也多是在后方做些写写算算的活计。军伍里面识字的人少,读书人更少。儿子读书识字,已经是占了大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