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名小说网 www.wmtxt.so,最快更新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一个王朝的覆灭,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很多朝代都避免不了最终消亡,不论这个王朝淡出诞生之初有多么的伟大和不朽。

    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千方百计的设计一大堆规矩和主训也改变不了这样的结局。据传大明王朝有一条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话听着很霸气,不少“明粉”都用它来坚守自家阵地。但朱元璋听了之后可能会说一句:“后辈子孙如此争气,俺十分高兴,不过有一说一,俺真的没说过这话......”

    一、霸气宣言之由来

    在这条“祖训”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是大明王朝的态度,“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明代帝王的个人意志,不妨分开来看。

    前者确有出处,但它未见于正史记载,也非永乐大帝所言。按明代明陈继儒所辑《宝颜堂秘笈》第十八册收录敖英所着笔记小说《东谷赘言·卷上》所云: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其朝鲜、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呜呼,盛哉!”

    敖英此语,有一定时代背景。其人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出身,历任工部主事、礼部郎中等职,退休时已为四川右布政使。彼时正值嘉靖皇帝在位,大明内忧外患,“南倭北虏”屡屡侵犯边境。嘉靖虽一心修道、任用奸佞,但也能守住祖业:“俺答称汗,遣使议和,求通贡市,世宗不许,屡请屡拒”。

    虽说敖言未能亲眼见到戚继光与俞大猷二人联手将东南倭寇剿灭。但天子与国家的强硬态度,亦足以让他感慨,以至于有“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之言。

    二、何为国君死社稷

    再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语,则无明文记载。先秦时期虽有“国君死社稷”一说,其本质却有别于后世。《礼记·曲礼下》中说:“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大意是说,国君要为保护国家而死,卿大夫与士也要保家卫国,尽到自己的责任。

    乍一看,上三代(夏商周)的国君和贵族都很有责任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社会。所谓国君、诸侯、卿大夫、士等各个贵族阶层,自出生以来,便享有荣华富贵,拥有无数土地和奴隶。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所以在面临危难时,贵族们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否则的话,人人只知享受而不奉献,哪怕贵族垄断了社会资源,那也迟早会分崩离析。可见,“君王死社稷”实则是贵族阶层为了维护圈子而“约定俗成”的要求。

    是以,春秋时期很多有名的诸侯,如夫差、勾践、宋襄公、重耳、齐桓公等人,大多会亲自出征。但乱世以来,礼崩乐坏,道德伦理体系的约束不复以往,沦为阶下囚或亡国之君的王室后裔,往往面临颇为凄惨的遭遇。

    有人面对死亡,可以大义凌然,留下一曲慷慨悲歌;也有人不甘屈辱,悲愤赴死而引起故土子民的同仇敌忾;还有人假意逢迎,忍受卧薪尝胆之苦,终是“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此情形之下,如何妥善安置前朝皇室,成了一道难题。正是在处理该问题的两种主要解决方案的对比之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才会成为明代皇帝的“专利”。

    三、二王三恪也挺香

    古代有一种规矩,叫“二王三恪”。是说新朝建立,乃“兴灭国,继绝世”。为宣扬自身之正统,新朝要对前朝王室后裔封爵,不仅给予他们封地,还允许立庙祭祀。一般来说,封前两代苗裔,即“二王后”;封前三代苗裔,为“三恪”也。

    这个现象在汉晋之际颇为常见。曹丕称帝后,汉献帝受封山阳公,食邑一万户;西晋建立后,献帝后裔仍为山阳公,而魏元帝则成了陈留王;至刘宋灭东晋,山阳、陈留尚在,还多了个晋恭帝的零陵王。

    这一时期的“二王三恪”之所以如此常见,盖因曹魏成功实践了“禅让制”,令其在维护儒家伦理体系的前提下,成功实现王权的平稳过渡,故后世政权皆有样学样。

    这么一来,前朝宗室不仅能拥有王室苗裔出身,还有不错待遇,得以安享富贵。因此,很多皇室后裔在面临亡国时,都抱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心态,如刘禅、孙皓那般“自缚请降”。

    除了这种解决方案,还有直接采取暴力手段的。亦如风评最差的五代十国,值此乱世,道义无存,以杀见杀,导致前朝苗裔大多遭受军阀毒手。鉴于此,宋朝遂将“右文抑武”当成基本国策,并重振文教,主张“以理服人”。

    结果怎么样?靖康之耻,徽、钦二宗身不由己,受尽万般屈辱;崖山海战,宋军全灭,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亦跳海殉之。显然,游牧族出身的金人和元人,都不讲“二王三恪”。赵宋苗裔非但没有抵抗的本事,也难以落得善终。

    这么一对比,老朱家的子孙的确十分争气。

    四、朱家子孙齐争气。

    天子守国门,不是明朝皇帝的宣言,却是他们始终践行的目标。

    君不见,永乐大帝迁都北平,五征蒙古,中道崩殂;“大明战神”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剌被俘,孙太后联合于谦等人,另立朱祁钰为帝,成功赢得北京保卫战;至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期间,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这“万历三大征”虽耗费颇多,却也让大明扬威东亚。

    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践行了“君王死社稷”。大明虽亡,宗室却建立南明政权,继续抵抗鞑虏长达18年之久。其中,有战死沙场的隆武帝朱聿键,也有效仿崇祯自缢而死邵武帝朱聿鐭。就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仍尊南明昭宗为正朔,在东南沿海一带坚守阵线,不愧忠贞义士之名。

    反观前朝王室苗裔,或甘心“躺平”,接受封爵;或软弱可欺,受尽屈辱。相比之下,明朝虽然盛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